Pages

Tuesday, February 21, 2012

傳統出版業, 請備戰!


出版寒冬依據聯合晚報『出版界寒冬!去年消失了數百家』記者彭宣雅的報導:台北市出版同業公會粗估去年一年出版社歇業、倒閉者估計有數百家,是出版界最悽慘的一年。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錫敏表示,他從事出版業30年,「從沒這麼慘」。

出版業正面臨轉變

其實看到這則新聞,一點都不意外,大膽預言,明後年此況仍然持續,還可能「更慘」!因為在社會的發展中,轉變及轉型已是常態,只是現在輪到出版業,過去被壓抑且未數位化的內容,首當其衝。我們過去已看到雜貨店轉變到便利商店、小超市轉變到大賣場、大賣場變網購;錄音帶轉變到光碟、轉向記億卡以及現在正轉向雲端;信件轉向了電子郵件以及更多變化的MSN、SKYPE、FACEBOOK;無線電轉向BBCall、二哥大、手機轉到現在正夯的智慧手機。各個產業,隨著時代潮流、科技以及為模式的變化,都在轉變,而出版業也僅是其中一環。

轉變的抗拒

許多出版商看到數位內容及電子書的來臨,開始抗拒、排斥、感到恐懼以及無奈,亦也有出版社還停留在無知的狀態中。動作較快的出版社,開始作了嘗試,但效果又好像比預期來的差,不進行數位化,業績直直落,進行了數位化,怎麼沒看到效果?千錯萬錯,好像都是電子書的錯。

數位時代早已來臨,出版業需要調整經營心態

但若我們從大格局來看,從網路在90年代網際網路的興起,配合上2000年後的電信革命,頻寬的擴大,已埋下衝擊出版產業的因子。部落客、網路作家以及任何一個可以直接或間接用電腦的人,都成了作者。以前台灣可能只有少數人可當作者,但今日的作者,已達千萬人。出版社之前把持著出版門檻,瞬間被科技打破。內容,也不一定要透過出版社才能發佈、推廣、點閱。書,在多媒體的夾殺下,開始與電腦、手機、電視搶「眼球」,亦與音樂、電影、育樂等搶「時間」。顯然的,在閱讀上不論是紙本或電子分配的時間都在減少,也就是需求不如以前,但供給隨著網路的開放,供應又增加了,造成了雙殺的慘況,而電子書成為壓死出版業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
要從紙本進入數位化的世界時,要作一定的心裡調適,否則常常會半途而癈。多數出版社現在已經喝西北風了,若不轉換經營模式,未來可能只剩下冷冰冰的北風可享用。內容數位化,電子書的發展,已是不可改變的事實,若還想找出一條生路,必定是要跟上時代,否則就要在原有的紙本書市場,找出更有利基,更有特色的營運模式。競爭及不同的閱讀選項,從四面八方而來,而傳統的競敵,亦成為難友,市場上多出新一代的科技競爭對手。為適應新形態的閱讀環境,出版業面臨的經營心態需要調整。

觀察如下八項:

1、 數位化是必要之路,數位化後不代表可安然生存。數位化只是在科技時代買到門票,可進入競技場,如何表現仍有許多挑戰。

2、 出版社不要期望賣不好的紙本書,轉成數位化後就可大賣。需先評估內容是否跟上時代,讀者群的興趣是否有轉變。時代在變化,人類的喜好也會變,電影都重拍,遊戲也重新設計,若內容一直不變,那就成為真的「古書」。

3、 怕數位化被盗版,別忘了紙本書也有盗版問題。只有好內容,才有盗版的價值。美國的出版社曾表示,被盗版的越多代表該內容越有價值,若連盗版者都不願盗版的書,可見也不會賣的太好。盗版永遠都會存在,而會讀盗版內容的人,原本就不是現在的客群。拿怕盗版來當說詞,也就不過是藉口。各國為了保護數位內容,相關法令也同步在修正中。美國法務單位雖然在SOPA(Stop Online Piracy Act)與PIPA (Protect IP Act) 尚未立法前,已開始有動作,日前將www.megaupload.com等網站,停站及起訴負責人及相關作業人員。

4、 要建立數位化的概念不難,台灣已有很多公協會、聯盟及資策會發表及辦理多場活動,提供許多免費資訊,來幫助要轉型的出版社,主控權其實在業者自已。

5、 紙本書不會消失但會更精緻。若最終認定自己只能作紙本書,那就要定好策略及執行方案,內容更要朝向數位無法表達的內容,如觸感、味道、收藏價值或具有購買衝動的品項。

6、 紙本書的銷售管道是實體書店,很不幸的是實體書店正在陸續倒閉,所以要另想新通路。

7、 數位內容無獨家概念。若只給一家平台,就要考量該平台銷售實力。若該平台營運績效不佳,也少有行銷策略,那本電子書就等於死書。數位化的用意在於便利傳播,在各平台或通路都可找到,可接觸到不同的客群。除非是促銷方案或有期限的獨家,否則是與越多平台合作越好。

8、 平台業者最終會透過平台直接出版。美國蘋果電腦如此,亞馬遜亦如此。作家看到平台出版的興起,而出版社一直沒有作為時,心急如焚的作者一定會找新出路。出版社在這種窘況發生前,還不如與作者建立好關係,作為作者的經紀人,幫作者進入數位化世界,與平台及通路合作。

數位閱讀者與喜愛紙本書閱讀的客群,本來就是不同客群,只是隨著時間,數位閱讀會逐漸增加,即使全面數位化後,紙本閱讀者也不會在一夜之間就消失,所以已落後數位發展的出版商,要把握關鍵轉形時刻。



原刊登於 數位出版資訊網 (http://tpi.org.tw/index.php)

文章連結 (http://tpi.org.tw/marketinfo_market.php)




Tuesday, February 7, 2012

從柯達倒店看台灣出版產業

原刊登於 數位出版資訊網 (http://digital.tpi.org.tw)
文章連結 (http://202.153.205.170/marketinfo_market.php)

面對數位化的衝擊,據有132年歷史的柯達(Eastman Kodak)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,仍然被迫進入倒店狀態,於2012年1月19日,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重整(Chapter 11),在這天也形成了柯達119事件,震驚全球產業。柯達自從2000年開始,向數位化轉型,也曾經創下美國數位相機第一名銷售量的品牌,技術層面含蓋了IC設計(半導體影像晶片)、軟體技術(色彩/影像)、光學、化學等,以及擁有了1,100多個數位影像處理專利,一時成為美國技術進展的象徵企業,但似乎動作還是比競爭者慢,而在轉型的路上,部份思維模式仍停留在膠卷世代,付出不少代價,而日積月累後,成為致命傷。



在數位時代的來臨,所有思考模式需要改變。過去的音樂、影片、文書處理、運算模式等產業,均面臨過衝擊,適時跟上變化者生存,不適者流入歷史,出版產業,也不會例外。柯達119事件,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,也是個好案例,可對應到出版業在轉型中面對的問題及瓶頸。雖然柯達的問題不是簡單幾句話就可談完,但可先排除財務性問題不談,並抓出大方向的出錯作為參考及分析。




柯達所犯的錯都是管理學上最基本應避免的錯,但不該發生的事還是發生了,而每項錯誤,在現行出版業的轉型中,不是也聽起來很耳熟嗎?柯達犯錯的後果在眼前,以下列出柯達致命性的錯誤,以及對照到出版業普遍面對的同樣狀況。


1.刻意延緩新產品:
柯達意識到數位時代來臨,然而仍過度顧及到過去成功的事業,刻意延緩數位產品的發展,試圖延展舊事業的壽命,但也忽略掉競對手是不會等待。


出版業面臨的問題:在出版業已有相當多的數據顯示,數位內容已是趨勢,數位時代已經來臨,但從發行人到社長、總編,以及工作人員,有多少人能真正下定決心全力發展數位內容?多數仍然在沒整體策略狀況下,還在嘗試或觀察。



2.將不合的資源放在一起:
柯達當時認為資源需整合,才可達到最大效益,因此將新舊事業放在一起控管,忽略掉兩者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,思考及運作模式亦有所差別。就如同把水與火放在一起,結果是浪費了兩年的時間嘗試錯誤的管理模式(事業體原以膠卷為主,所以主導權由膠卷主導,而當數位事業被膠卷事業控管時,發展受限)。


出版業面臨的問題:在出版業多數以現有做紙本書的人員來發展數位內容,而主導人員均以紙本操作作思考,這也無礙,用心就好。最怕的是主管人員的熱情不足、接受新資訊的能力鈍化、或本身就是非數位信徒(digital non-believer),在轉型的路途上,將走不出舊模式的迷宮。在數位時代中,全心全力做都還不一定會成功,何況是半調子做。




3.商業模式判斷錯誤:
柯達舊事業是將相機用很有競爭力的價格售出(低價策略),賺取後面膠卷、相紙、化學藥劑等延伸營收,但當柯達將數位相機便宜賣時,後面郤沒有延伸的營收,造成柯達在數位相機銷售佳、量大、但獲利很差。


出版業面臨的問題:在數位模式下,多數出版社尚未思考出新的商業模式,亦未對數位閱讀者作過詳細調查(含需求、付費、行為模式)。有許多出版業已建立了成功模式,獲利狀況也不錯,可作為參考,未來有機會,會再作分享。



4.對數位市場不夠深入了解:
數位時代,代表了量大、毛利低、新產品快速商品化、產品生命週期變短、生產門檻變低以及競爭對手大量變多。競爭已跳出原來的同業,而競爭對手從不同產業,四面八方跨入。當時數位相機的零件模組化以及有公板後,外型再加以重新簡單調整,就有一款低價高功能的相機出爐。


出版業面臨的問題:數位時代中,人人都可成為作者,部落客散佈滿天下,而過去出書只能透過出版社的門檻已被打破。數位時代,內容傳輸容易及快速,盗版問題,當然變多。而當出版社怕盗版、怕競爭、怕數位時代的新行為模式,那也只能抱著手中的神主排位(版權),沉淪至海底。




5.主流技術改變,公司反映不急:
柯達主力放在CCD、膠卷相關記錄技術(Film, Floppy Disk, Tape, etc.)、化學藥劑、光學等,但後來CMOS技術快速追上,由半導體的技術取代光學基礎的CCD,記錄資料亦從膠卷類變為半導體(SD、Memory Stick、SSD),算是船艙同時多處失火。


出版業面臨的問題:出版商仍以InDesign、PDF或其它以排版為中心的作業模式,編輯人員重心為版面、色彩、美感等,以k右腦思考較多,但到了數位時代,出版以ePub、ONIX、OPDS作為思考,重點為架構,系統,流暢度,以左腦思考較多。




6.過去累積的資產失去價值:
柯達過去投資了龐大的專利群,但在進入財務危機之時,尚能即時找到買主。這也意味著過去的投資是對的嗎?還是僅充數,無實體效用?


出版業面臨的問題:手上之版權,認定最有價值的內容,有多少可變現?過去印刷出來放在倉庫的紙本書,有多少可賣到有價值的錢,還是僅能收到用稱重量來算取的回收金?




7.策略連續犯錯:
為了轉型,連續犯不同策略上錯誤,每次錯誤,都付出高額代價,也發展到至今的結果,申請破產。


出版業面臨的問題:多數還在試驗市場,心態未定,方向不明。




柯達申請破產後,有一段時間可以重整,雖然機率渺茫,仍有機會起死回生。智者可透過別人的經歷而不用親身體驗,柯達的案例,可提供我們不少省思。數位無可擋,仍可與其共舞,趨勢不可怕,接受機會無窮大。